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创新驱动 集聚资源 ——中石化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凸显创新创效活力纪实

2025-01-10 11:16:00    来源:能源科技

王学军 王杰远 赵守辉

 

1018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员工孟伟夺得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比赛个人银奖。近年来,河口采油厂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各类人才喷涌而出。

因为坚持“党性教育、实操训练、培训学习、创新创效”,河口采油厂创新港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完善。立足“打造一流基地,培育一流人才”目标,河口采油厂持续优化“河采创新港”建设,坚持顶层设计引路,完善体系运行,健全制度保障,将创新港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的“蓄水池”、员工技能提升的“磨刀石”、决生产难题的“参谋部”,充分释放全员创新创效活力。

深挖人才“蓄水池”

“启停抽油机要注意观察井场周围有无障碍物。”725日,在河口采油厂创新港实操训练场,2024届新入职大学毕业生正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际操作训练。

创新港成为大学毕业生们进入采油厂的第一个赛道。“我们建设创新港就是要吸引人才、发现人才、磨练人才、成就人才,打造采油厂人才蓄水池。”谈及初衷,河口采油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坦言。

依托创新港,该厂汇聚员工创新力量,为人才培养铺路搭台。埕东渤南、陈庄义和、大北、中心等4个区域创新分部和3个油田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联合组建河口采油厂员工创新联盟,打破身份界限,吸纳技能、技术和管理“三条线”130多名会员加入。目前,联盟有特级技师3人,高级技师24人,技师41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20人,老中青、“三条线”人才汇聚组团创新。

聚焦精准培养,不断扩大蓄水池容量。河口采油厂推动“大岗位、大工种”建设,通过专项培训、竞赛选拔、复合培养、带项目攻关等方式,锻造了一支拥有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500多名高技能人才的一流工匠队伍。隋爱妮、刘同玲同时被评为中石化“特级技师”,赵琢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称号。

打造技能“磨刀石”

国庆长假刚过,采油管理四区、八区因为争夺培训场地“打”起来了。最终,经过友好协商,四区利用一周时间完成技能比赛,八区则利用剩下的时间进行技师鉴定考前培训。

随着创新港采注实际操作训练基地、信息化仿真培训室等功能不断拓展,创新港已经成为河口区域员工培训热门打卡点,必须提前预约才能使用。

刀越磨越快,技术越练越精。只有实战化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员工实际操作能力。河口采油厂在河采创新港打造三口模拟井,配套建设注水系统、集输系统,并加装信息化数据采集设备,数据直接输送信息化仿真培训室内,员工可以完全复制生产中的实际操作进行训练。其中,具备真实分离器实操培训条件的目前全油田仅河口采油厂一家。

为便于干部员工和外部承包商更直观理解直接作业环节现场管理要求,河口采油厂创新港建立了地面建设作业环节实操培训区,由采油厂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分批次进行强化培训学习,通过实践教学加深直接作业环节管理技术水平,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创新港里各种训练设施很全,离家又近,采油、集输等多种工种都可以在这里训练比赛。”员工范璇这样说。如今,创新港已经成为河口区域油田送教上门教学点,近年来,先后承接厂内外各类培训8000人次,创新攻关、承包商安全培训等项目成为品牌。

充任难题“参谋部”

89日,河口采油厂QC成果“研制站库设备专用吊装装置”获中国石化2024年优秀QC成果发表赛第一名。

创新港不仅是人才培训培养的摇篮,更是员工攻克难题、创新创效的参谋部。河口采油厂发挥创新港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善项目制运行、经费保障、评审奖励等创新机制,推动全员创新出成果、有效益。

生产管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就是创新攻关的增效点。该厂针对稠油井电加热日耗电量高、技术落后等问题,研发“稠油井电加热智能调功柜”,依据设备运行实时数据,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加热功率智能调节,单井单日节电540千瓦时,年节电率15%,节约费用11.8万元,运用到全厂电加热井上实现节能增效。

发挥创新港的辐射引领作用,该厂全员创新创效活力充分释放。依托创新联盟,开展“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每年安排创新经费100余万元,扶持完成了41个生产难题攻关,“油井多功能安全操作平台”等28项成果完成转化运用,累计创效2300余万元。

员工定期讨论创意方案,推动成果研发、组织学习交流,目前,已经召开专题创新项目研讨会、生产现场成果论证会40多场,深入班站井场开展技术服务55场,解决52项技术难题。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