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智驭未来 创新驱动塑优势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创新赋能助力油田提效升级纪实

2025-01-10 10:52:00    来源:能源科技

郭闻风

科技创新是企业强盛之基、进步之魂。

从打出中国首口“千吨井”、实现“四个当年”壮举,到“油气并举”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从建成中国第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到打造全国第一个县域天然气全覆盖示范工程;从在内蒙古河套盆地取得重要突破,到储气库群天然气日保供量不断打破纪录;从传统的量油扫地,到“平台上的联合站”“鼠标下的采油工”……每一次强劲脉搏的跳动,都显示着华北油田科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华北油田牢记:坚持发挥科技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作用,着力科技自立自强,锻造一流创新能力,为建设千万吨当量综合能源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能源企业提供强力支撑。

统筹“一盘棋” 激发创新活力

优化科研机构,集中科研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行完全项目制管理,提升科研效能;压缩管理层级,由“院—所—室”三级管理向“院—所”两级管理转变……华北油田持续推进科研领域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运行管理体系,激活了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如何让科技创新的动力更持久?近年来,华北油田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总目标,努力排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科研精准立项、瓶颈技术攻关、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深入开展探索和实践,为持续增储上产、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强力支撑。

华北油田持续完善科研决策咨询体系和攻关体系,成立由首席技术专家领衔的七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发挥“高级别技术专家”指导把关作用;健全“公司科委—专业技术委员会—二级单位科委会”三级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责任更加明晰;建立从项目攻关立项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奖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得以提升。

“揭榜挂帅”新型科研项目组织模式的实施,让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放开手脚、施展才华。华北油田推行“挂帅人”负责制、关键节点管控、首席专家结对指导、服务保障、严格兑现奖惩等5个运行机制。2024年实施的第二批9个“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为油气藏勘探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其中,创新提高煤层气产能到位率的开发方案顶层设计技术,助产能到位率提高到90%以上。

拆藩篱,还要架新桥。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新能源研究分院、非常规油气研究所,持续强化新领域核心竞争力。与中国石油科研院所、国内知名高校、国内知名企业构建三类创新联合体,就巴彦兴华区块及保定保清区块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开发等进行技术攻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各科研项目稳步推进,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为公司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一系列数据印证着矢志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效。近年来,华北油田依托国家/股份两级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发展完善3项技术理论,形成12项配套技术序列,取得10项标志性技术创新成果,初步形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其中,断陷盆地隐蔽型潜山成藏理论技术、富油区带整体再评价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华北油田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00多项,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修订发布。由华北油田提出的国际标准工作项目“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方法”提案近期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为华北油田深度参与煤层气国际市场竞争迈出了关键一步。

华北油田还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助力基层技术创新展现“好风景”,形成“以劳模工匠为引领、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基层生产岗位为阵地、职工广泛参与”的具有华北油田特色的基层创新工作体系,建成公司级创新工作室23个,其中省级创新工作室17个;集合省级创新工作室力量,成立“华北油田创新工作室联盟”,形成自上而下、层级分布、互相联动的“四级阶梯”创新格局。近年来,各工作室累计取得创新成果1700多项、国家专利712项,年均创效2600多万元。

瞄准“主攻区” 铸造发展利剑

在内蒙古河套盆地,继用时49个月实现第一个100万吨油井、用时13个月实现第二个100万吨油井后,20248月底,巴彦油田实现第三个100万吨油井,仅用10个月时间。亮眼的成绩不仅展示了河套盆地巨大的勘探潜力,更是科研人员矢志攻关、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取得的成果。

华北油田40多年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是持续提效能、增动能、赋新能的重要支撑。伴随勘探开发目标的隐蔽程度、复杂程度越来越大,以及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硬骨头”,甚至是世界级难题,创新始终是石油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利器。

在原油领域,华北石油人树立“资源有限、找油无限”的理念,持续突破勘探禁区,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获得“艰难的地方有华北、久攻不克的地方有华北”的美誉。

其中,创新新区新盆地地质理论与高效快速勘探技术,在河套盆地、保定凹陷区取得历史性勘探突破,实现了河套盆地“1年勘探突破、2年规模建产、3年持续大发现”的新区勘探新速度。华北油田发展完善了断陷盆地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理论认识,推动成熟探区富油洼槽持续规模效益增储;油藏单元(识别)划分方法与评价技术的实践应用,为规模产能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天然气是国家推进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的重要资源。华北油田技术人员深入开展煤层地质、排采理论等研究,创新四大理论认识,形成“资源评价、可控水平井、疏导改造”等六项创新技术,实现煤层气开采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突破。2024年,华产油田在2023年年产突破20亿立方米的基础上,煤层气日产商品气量跃上700万立方米,具备了年生产26亿立方米的能力。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新能源业务能否走得快、走得好、走得远,科技创新是关键。近年来,华北油田强化地热能、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攻关,设立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科研项目19项,新能源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完善地热资源精细评价技术等配套技术,推动地热资源快速规模发展;建成北京市城市副中心0701地热供暖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50吨;创新利用天然气压力差能量,实现“压力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转化的零碳能源技术,打造中国石油首个兆瓦级压差发电项目,为油田推动天然气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多元业务、外部市场等领域,技术创新也在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围绕新产品、新市场、新技术、新应用,科技人员增加技术含量,提升发展效益,拓展发展空间。其中,天成飞达公司生产的营房出口到中东、南美等50多个国家,在海外市场叫响“华北品牌”;数智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巡检等软硬件产品,在新疆油田、长庆油田等外部市场广泛应用;研发的多款智能产品助力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外市场,华北油田凭借优势技术站稳乍得市场,技术服务类合同额大幅提升。

数字赋新能  助力提效升级

华北油田采油一厂输油作业区任一联合站通过打造“井站驾驶舱监控、云组态站控、AR实景监控、消防安保联动、管道运行监控”五大系统平台,建成“平台上的联合站、鼠标下的采油工”。巴彦油田应用数智技术和智慧工地系统,实现井场无人值守、站场集中监控、设备智能巡检、生产应急联动,成为国内数智油田建设样板。

自动操控,增产不增人;远程指挥,决胜千里之外。借助数智技术与传统油气行业跨界融合,华北油田正在变过去的“不可能”为现在的“可能”。

华北油田持续完善生产经营智能一体化平台功能,勘探项目、能源管控等65个信息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集成,进一步提升共享化、流程化、协同化水平。数据资源基础不断夯实,建成华北油田区域数据湖,为两级生产运行指挥平台、安眼预警平台等油田公司级系统提供数据支持。超融合云平台上线运行,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融合,为开展大数据分析运算和支撑数字化转型场景应用夯实算力和存储基础。

业务场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和重要抓手。华北油田积极打造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场景样板工程,油田生产管理、安全环保、综治保卫、能源管控等首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试点场景初步完成,数智油田建设提挡加速。

在生产管理智能场景方面,华北油田推进以物联网采集和应用为核心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覆盖率达98%;在安全环保智能场景方面,视频集成平台接入10家基层单位的生产运行和施工作业现场,按照“贯通集成、信息共享”原则,完成重大危险源、风险作业、风险看板等3个系统的集成整合;在能源管控智能场景方面,能源管控平台在二连油田全覆盖应用;在综治保卫智能场景方面,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等460余处接入视频监控,油田治安管控能力有效提升。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华北油田持续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勇当能源保供“顶梁柱”的职责使命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能源企业,必将是一个不断突破极限、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过程。华北油田决心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一路奔跑向未来,在华北大地上继续书写雄浑壮丽的石油诗篇。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